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不老的少年

来源:文学少年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黄建新导演的电影《1921》在银幕上再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百年,积极青春”的口号,展现了创作者拥抱当下年轻观众的美好用心。 青春这个词很感人。电影中的13个年轻人

黄建新导演的电影《1921》在银幕上再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百年,积极青春”的口号,展现了创作者拥抱当下年轻观众的美好用心。

青春这个词很感人。电影中的13个年轻人,平均年龄28岁,来自世界各地,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努力。那个时代的开拓者在“青春”这个文化符号上凝聚了时代精神。可见,很多人甚至还很幼稚,笑起来露小牙,随风而行,踩着风火轮。 “青年中国”不仅是一个全新的民族概念,更是专门为每一个人而写的。脸。

对于那些有名有姓的面孔,毋庸置疑,电影的独特性也贡献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小角色:一个中国小女孩。我不知道她的姓氏或名字,但她住在李达和他的妻子对面。每当黄轩饰演的李达站在窗前,都能看到她如约而至,眨着大眼睛,一脸平静。彼此之间没有语言交流。他们只是定定地看着对方,或者向她挥手,表示已经很晚了,去睡觉吧。这样的镜头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很耐人寻味。

当然,青春更多的体现在以小女孩为代表的中国孩子。 “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原本被排除在历史之外的儿童也开始被发现和塑造,成为一个新的、现代的主体,例如代表一个古老中国的旺盛生命力和新面貌。 “救救孩子”是对未来的展望。在当代社会,银幕上最清醒的眼睛也可能来自儿童。比如杨德昌的电影《依依》中的杨洋,就是冷静的看待这个世界和身边的人。张爱玲说得更直接,“大多数父母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往往看穿父母是什么。”在《1921》中,孩子是国家的代言人,民族的希望。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了未来的曙光,关心他们就像关心希望之火。小女孩的眼神是来自于国家富强和未来强盛的呼唤。

直到20多年后的胜利,在花海红旗中,小女孩再次出现,一如当年的李达,悠闲地穿梭在人群中,其间有明确的意思。若辉。想到另一个中国孩子三毛,他就这样迎来了新的生活。然而,当时仍有一些讨论让漫画家张乐平郁闷。比如有人说,“你画三毛十多年了,是时候算算年龄来长大了……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见《永远的三毛》) 经过讨论,三毛的形象保持在十岁左右,被描绘成新中国典型的儿童形象。

学者许兰君说:“三毛一定是个孩子。” 《1921》里的小女孩也是一样。作为艺术形象,具有抗衰老的能力,作为年轻中国的象征,必须永远不老。

媒体人常风新

来源:新闻晨报作者:常风新

文章来源:《文学少年》 网址: http://www.wxsnzz.cn/zonghexinwen/2021/0707/1313.html

上一篇:两年前冲动打伤同学,检察官不起诉助少年考上
下一篇:鲁迅的少年玩伴“闰土”:晚年过得窘迫,他的

文学少年投稿 | 文学少年编辑部| 文学少年版面费 | 文学少年论文发表 | 文学少年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学少年》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