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让时代最强音回响在每个少年的耳畔少年中国说(2)

来源:文学少年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聚焦难点,品味经典 可以说,课题是本课教学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解开课题之疑惑,不仅是要回望历史、联系前文,也要对接当下,在深入学习选

二、聚焦难点,品味经典

可以说,课题是本课教学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解开课题之疑惑,不仅是要回望历史、联系前文,也要对接当下,在深入学习选文内容中寻找答案。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尤其是文言文,更应注意朗读。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这一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没什么难度。学生是很容易读出作者表达的爱国之情,难点是作者如何表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针对学生难点,聚焦关键句段,进行点拨。

本文首段点题,掷地有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梁启超先生在此所言“责任”须通过前文与背景理解。所谓“责任”可理解为振兴中华,使民族自强自立,共抒国难,共御外侮。如此重大的责任,在先生看来却非寄托于当朝文武百官,而应寄托于“中国少年”,并强调“全在少年”——即振兴中华的重大的历史责任,都应由少年一肩挑起。强调“少年”,一方面旨在反驳日本方面所谓的“老大帝国”,而另一方面寄托先生对“中国少年”的殷殷期望。随后,作者进一步展开,提出对“少年”的具体期望。行文上,作者采用古诗文“赋”的表现手法,简单地说就是“铺呈直叙”,相当于现代散文的排比修饰手法。作者一口气连说了八个少年怎么样则国怎么样,从个体层面的智慧、富强,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推到“雄于地球”。先言国,后言欧洲,再言世界,在情感层面由小到大,由弱至强,气势不断抬升如排山倒海,寓寄了先生对未来的美好畅想与深切期望。本段教学完成三个步骤:朗读,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出气势;关联原文,理解“责任”,重点引导学生对“独立”“自由”的认识;了解“中国少年”的标准。

选文第二段由观点转为以景抒情,化抽象为形象,文章结构上“虚实相生”。相比较前后两段,虽然在理解上难度增加,但却是引导学生认识“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的具体形象。自课文的段落结构主次,本段应该作为教学重点。首先,从表现手法上,作者是采用古诗文“比”“兴”手法,比拟、联想,借物咏叹,展开鲜明生动的形象描述,恢弘壮阔,寓意深远。其次,从句式上入手,整段用句十分工整,四字一断,八字一句,短句节奏快且有力,讲究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一气呵成,气势磅礴。然后,关注用词,作者选用了大量的事物来赞美中国。我们应引导学生留意这些事物的特点。作者选用了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初胎的奇花、干将宝剑、天、地等事物来赞颂中国,这些事物均有一些共同特性。红日指初升起的太阳,河出伏流意指刚从地下冒出来的黄河,潜龙是指潜伏的蛟龙,乳虎意为小老虎,鹰隼则是雏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新生且充满了生命力。这些生机勃勃的事物象征着同样充满生机的“少年中国”、“中国少年”。作者通过比喻、联想表达出他的强烈心声,今日之中国绝非“老大帝国”,而是生机蓬勃、蒸蒸日上的“少年中国”。

教学时,我们先让学生圈画这些事物,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联想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他们不难感受到文字传递出来的那种拔节向上、昂扬雄起的气势,以及滚烫热烈、绚烂光芒、豪迈壮阔的生命状态。只有让学生看到“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的形象,那么,作者汪洋恣肆的想象,丰富饱满的情感,才能触手可及,朗读才能能够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这里,要特别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热情充沛、酣畅淋漓、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并引导学生建立“想象”思维的重要性。此外,还是适度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古典文学的“用典修养”,选文中“其道大光”、“潜龙潜渊”、“河出伏流”、“干将发硎”等均有出处,回望初读课文,再看作者用词,感知作者的笔法,指导学生建立对“古典文学”的关注与兴趣。

三、升华情感,传唱经典

课文第三段承接上文,与第二段结尾四句情感一脉相连,但节奏有变化。前一段舒展辽阔,这一段作者把情绪推向制高点,以两个感叹句结束,铿锵有力、气壮山河。“少年中国”有悠久历史,广阔的疆域,前途似海,来日方长。面对如此辽阔美好的祖国,梁启超先生不禁感慨,这“少年中国”如此美丽,定将与天地共存不老。又念及肩负这“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如此雄壮,不由感叹,这茁壮成长、蓬勃向上的“中国少年”将同祖国一道万寿无疆。在课文最后,作者梁启超先生再次将少年与中国的关系表明。要想使中国成为“少年中国”不至于沦落为“老大帝国”,有赖于“中国少年”的不懈努力。而身处“少年中国”之中,“中国少年”理当奋发向上。“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唇齿相依,两面一体。结尾部分,以指导朗读为主,句子本身已经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做出回答,我们的学生读出壮美、读出坚定、读出气势,也是对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做出最响亮的呼应。这一周,学校“国旗下的讲话”,就让五年段的全体学生和老师,站在鲜艳的国旗下,集体朗诵“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吧……

文章来源:《文学少年》 网址: http://www.wxsnzz.cn/qikandaodu/2021/0722/1344.html

上一篇:第十五回给男孩讲故事
下一篇:由兰亭诗创作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

文学少年投稿 | 文学少年编辑部| 文学少年版面费 | 文学少年论文发表 | 文学少年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学少年》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