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运河之都的文学书写——《淮安诗征》的编撰及

来源:文学少年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古之淮阴,地跨“四渎”之一的古淮河两岸,是镶嵌于淮河岸边的璀璨明珠;今之淮安,有建城2000余年的历史,依洪泽湖,拥清江浦,风物妖娆,又因史上并苏州、扬州、杭州称运河沿


古之淮阴,地跨“四渎”之一的古淮河两岸,是镶嵌于淮河岸边的璀璨明珠;今之淮安,有建城2000余年的历史,依洪泽湖,拥清江浦,风物妖娆,又因史上并苏州、扬州、杭州称运河沿线四大城市,明清时期是漕运总督、河道总督驻节之地,而有“运河之都”的美誉。近读荀德麟主编大型韵文选集《淮安诗征》(中州古籍出版社2021年3月版), 上起先秦,下迄当代(2018),时间跨度2000余年,分诗、词曲、歌谣、辞赋四大类,可谓一方文学的集成之作。

一部形象的地域韵文史册

历史名城,必多名人;因其名人,又多名篇。编者得江山之助,汇人杰之灵,成此巨帙,为读者彰显的首先是淮安名城的历史风华。淮安地区古代名人荟萃,论军事有韩信、关天培,论巾帼有梁红玉,而论文学,更是代不乏人,如汉代的“二枚”(枚乘、枚皋)、陈琳,宋代的张耒,明代的吴承恩,近代的刘鹗等。

考查文人创作之源,在于辞赋艺术,前有战国楚人屈原,后有汉代司马相如,前为“赋祖”,后称“赋圣”,而介乎其间的一位重要作家,就是枚乘。是枚乘写作的《七发》与《梁王菟园赋》,改变了楚骚,开启了汉赋体式,相如《子虚》《上林》诸赋的写法,大量传承自《七发》纵横恣肆的词语与连缀整饬的排偶。《淮安诗征》于赋则首冠枚作《七发》等三篇,于诗则据前人的《枚叔集》录《杂诗》八首,开启地域文学之先河。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赞述“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自《七发》以下,作者继踵,观枚氏首唱,信独拔而伟丽矣”。“首唱”是说其创立文体的功劳,“伟丽”则是枚乘作品的风格与气象。继此以往,编者广搜博采,几乎将淮安历史上名人的诗赋等创作囊括殆尽,构成一部形象的地域韵文史册。

比较收录淮安名人作品而言,该书对“过往作家”咏淮诗、咏淮词曲、咏淮赋的搜罗整理,则尤为困难;其中名篇胜作,更是令人读文观采,心向往之。仅以唐人为例,书中就收录了如骆宾王、宋之问、崔颢、王昌龄、王维、高适、李白、储光羲、刘长卿、韦应物、孟郊、韩愈、白居易等数十人的数百篇作品,其中不乏古淮阴地区的故事。如刘长卿的《经漂母墓》:“昔贤怀一饭,兹事已千秋。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渚蘋行客荐,山木杜鹃愁。春草茫茫绿,王孙旧此游。”诗人咏叹的是韩信乞食漂母的故事,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心间的人事沧桑。

又如崔颢的《晚入汴水》“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对亲历汴水的景观与情思的书写;綦毋潜的《汴堤柳》“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对运河兴衰变迁的感怀,均脍炙人口。至于辞赋名篇,如王粲的《浮淮赋》、秦观的《浮山堰赋》、徐祯卿的《济淮赋》、顾元熙的《漂母辞金赋》、盛观潮的《梁夫人亲执桴鼓赋》等,有的享誉赋史,有的为人忽略。比如《梁夫人亲执桴鼓赋》写梁红玉的故事,赋中写她指挥战斗,所谓“杂画角兮悠扬,和哀笳兮呜咽。钏摇璀璨,激成飞电;声喧环戛,铿锵迸出”,高紫峰点评说“英思壮采,凌云健笔意纵横”,实为名篇佳作。这是历史的记忆,也是名城书写的文学记忆。

记录新时代新征程的敬业荣光

淮安是古老的水陆交通枢纽,在300年前就被誉为“诗城”。而今的淮安,是苏北腹地、淮河中下游地区,且傍依京杭大运河的新兴城市。新时代激活起的文化活力,又构成诗的语言,赞美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和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而幸福的人民。《淮安诗征》既展现了当代诗人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百年奋斗史,也凸显了新时代居民幸福安康的生活面貌。这些诗的作者有干部,有职员,有工人,有农民,有新时期的打工者,他们以朴素的语言谈论着自己的生活,书写着自己的情怀。例如,该书主编的诗作《听张廷皓兄宣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感》:“建瓴秋雨洗清淮,一道澄江千里来。冉冉朝曦连海曙,西风如帚扫轻霾。”又如,《壬辰春游白马湖》四绝句之一云:“芡蒂菱秧雪浪舟,苇蒲夹岸弄晴柔。豁然水阔凌千顷,万点新荷起白鸥。”淮安是无与伦比的水乡,这里有太多水的故事,作者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讴歌,对水乡水产的亲近也化作诗的语言,令人陶醉。他另一首《怀伟人》诗以“尘寰出伟人,特立于中夏”开篇,歌颂开国领袖,这其中也有淮安人的红色基因与伟人情结,这就是周恩来故乡人民的缅怀与忆念。朱洪范是淮安人,一生务农,书中亦收录他的作品《悼念周恩来》:“巨星沉沦恸苍穹,十亿神州尽慎终。颂德光辉同旭日,歌功业绩贯长虹。清明祭扫无坟墓,节日缅怀仰太空。肠断心悲难忍受,吾侪只有谒精忠。”深厚的感情,朴素的语言,代表了淮安人的共同心声。而淮安新城区与新农村的建设,在普通百姓的诗笔下精彩纷呈,也是淮安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敬业荣光。

文章来源:《文学少年》 网址: http://www.wxsnzz.cn/zonghexinwen/2022/0314/1428.html

上一篇:年度作家|刘震云:文学是要写那些说不明白的
下一篇:00后文学|拉板车走在大街上的少年(随笔)

文学少年投稿 | 文学少年编辑部| 文学少年版面费 | 文学少年论文发表 | 文学少年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学少年》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