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社会转型视域下建筑与文学共通性研究以哥特巴(2)

来源:文学少年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哥特美学理念刻意追求怪异奇特的形象,高耸繁复的尖塔表达人追求至善至美的愿望,向上升腾的姿态展示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强大的主体意识与超凡的

哥特美学理念刻意追求怪异奇特的形象,高耸繁复的尖塔表达人追求至善至美的愿望,向上升腾的姿态展示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强大的主体意识与超凡的力量,表明人摆脱世俗教会压制,向往天国,追求自我心灵与上帝对话的理想,是对宗教压抑的社会保守状态的反叛。丹纳认为,“哥特建筑突出地反映中世纪人们痛苦绝望的现实生活与奇思异想的浪漫激情之间的那种惊心动魄的巨大反差以及令人惊异的强烈渴望。”[4]他指出:“现实的痛苦、对地狱的想象及对天堂的渴望往往导致极端的情绪和过敏的想象力。这一类心灵需要强烈、复杂、古怪、过火、变化多端的刺激,绝不会满足于普通的形式。”[5]57-58因而,哥特建筑以冷峻尖削,飞扬夸张的风格,繁复的结构、怪诞的雕刻、迷离的光影背离了传统古典建筑崇尚的简洁明晰、比例均衡的理性原则,体现激扬的主体情感和自我超越的精神(图1)。

图1哥特建筑代表:科隆大教堂(德国)

2.哥特文学

哥特文学与哥特建筑休戚相关。哥特复兴式建筑与浪漫主义运动是促成哥特文学流行的动因。18世纪,复古思潮影响了建筑艺术,建筑家将目光投向了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带来哥特建筑的复兴。英国是哥特建筑复兴的发源地,英国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都曾从事过建筑设计与创作,最具代表性的是霍勒斯·沃波尔设计建造的仿哥特式建筑“草莓山庄”,孕育出第一部哥特小说《奥特朗托城堡》,哥特小说也得名于副标题——“一个哥特故事”。W·S·刘易斯在《草莓山庄的诞生》(The Genesis Of Strawberry Hill)一文中对比草莓山庄与奥特朗托城堡,发现小说故事场景与草莓山庄结构布局相呼应,由此奠定了哥特小说以建筑命名,以建筑场景为核心的叙事模式,建筑布景上升到前台,直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哥特小说就等同于发生在哥特建筑中的故事”[6]24,正如德文德拉·瓦尔马(Devendra P Varma)所说:“城堡乃是书中真正的主人公。所有行动都以它为中心展开。”[7]57城堡、修道院、教堂也成了继沃波尔之后哥特小说的叙事标志。哥特建筑一旦缺失,“整个哥特传奇的构架便丧失了赖以存在的基础和主导氛围”[8]7(图2)。

图218世纪哥特文学背景:哥特建筑

《奥特朗托城堡》确立了哥特小说典型的叙事结构:谋权篡位者掠夺权位及财产,迫害合法继承人,由于超自然因素的介入,恶人终受惩罚。建筑的表意功能强化文学效果,复兴的哥特建筑失去中世纪宗教光华,呈现哥特建筑中幽暗、神秘、阴森的黑暗元素,折射出新兴资产阶级尴尬的社会地位与身份焦虑,展现人理性包裹下真实黑暗的自我与隐秘的激情。中世纪阴冷、幽暗的哥特建筑被幻想为现实中封建专制及各种动荡迫害因素,主人公的斗争成为新兴资产阶级表征当下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冷酷残忍的哥特人物具有强烈自我意识,为隐秘的欲望不择手段,充分暴露人性的阴暗面,体现消极、非理性和不道德,通过善与恶、光明与黑暗、肉体与精神对立带来令人惊恐的审美体验,传达人对上帝、来世、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焦虑。

哥特文学是浪漫主义与哥特建筑的结合,具有轻理性,重感性的特征。18世纪正处于启蒙时代,弘扬理性,人的个性及情感往往被忽视,人们意识到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凝聚了建造者的信仰与狂热,是人类极致情感在建筑中的体现。哥特建筑风格正是人强烈自我意识和情感体验的显现,能调动大众敬畏、恐惧、怜悯等强烈的情绪反应。哥特文学弘扬卢梭“自然天性”,推翻“理性”的无上权威,使得“恐怖、热情、强烈激情”成为哥特文学的基本概念,通过展现极端场景与事件,探索神秘体验,强调非理性因素,从对理性、合理生活方式的关注,转而为对人情感与感性的探索。德国文艺评论家卡尔·舍费勒在著作《哥特精神》中将艺术史阐释为恒久的两极对立模式,即古典希腊规则的、有序的、知识性的、静态的艺术形式与哥特的怪异的、富于想象力的、创造性的、动态的形式之间的对立[9]12。哥特建筑体现心灵超越尘世,上升到彼岸时的情感、直觉、冲动、激情,而非理性。文学中病态夸张的情感、不切实际的想象、虚幻的幽灵鬼怪,也颠覆了崇尚秩序与法度、理性与美德的启蒙时代。

因此,哥特建筑与文学因果并置,同样具有震撼灵魂的美学效果。正如德文德拉·瓦尔马感慨道:“哥特小说唤起的感受无异于哥特教堂在中世纪人们心中激起的情感体验。”[7]212哥特文学通过时空的异位在中世纪文化中寻找碾压冰冷理性,实现情感转向的途径。建筑上哥特冷峻幽暗的风格在文学中延伸,建筑本身也作为象征构架在文学文本中复制。

文章来源:《文学少年》 网址: http://www.wxsnzz.cn/qikandaodu/2021/0423/1135.html

上一篇:人与写作阅读
下一篇:丝绸映现在文学里的纱窗绮幔暗闻香

文学少年投稿 | 文学少年编辑部| 文学少年版面费 | 文学少年论文发表 | 文学少年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学少年》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