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曹植的少年感,是把双刃剑

来源:文学少年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提起魏晋时期的文人,大家会心照不宣地给他们一个词:洒脱。所谓“洒”,是指思想上不受拘束;所谓“脱”,是指行动上不受礼法制约。国家长期分裂,儒家思想失去支配地位,思

提起魏晋时期的文人,大家会心照不宣地给他们一个词:洒脱。所谓“洒”,是指思想上不受拘束;所谓“脱”,是指行动上不受礼法制约。国家长期分裂,儒家思想失去支配地位,思想得到解放,言谈举止也随之解放。而曹植是这一时期众多个性突出的文人中最耀眼的那个,笔者认为,曹植身上有一种少年感。这种气质加上过人的才华,使得曹植在那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脱颖而出。
“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占八斗,我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这是谢灵运打着曹植的幌子夸自个儿呢。不过,曹植确实很有才华,据《三国志·陈思王传》记载:“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即便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大概是有夸张的成分,但也足以证明曹植文思敏捷、写文作诗速度很快,至少他不需要冥思苦想、费尽心思地“推敲”。

聪明的孩子总会受到很多关注,曹操很喜欢曹植,以至于曾经几度想立他为太子,曹植一度是“天之骄子”。但曹植的文人气实在是很重,他太直率了,丝毫不把规矩放在眼里,饮起酒来更是任意妄为,从司马门疾驰而去的车马声让曹操彻底失望。
讲道理,笔者认为曹操从管理者角度把曹植放在太子考虑之外其实是很合情合理的。要想成为天下的王,仅仅拥有聪明还远远不够。试想,天下之大,没有一定的规矩约束岂不乱套?一个自己都约束不了的人何以治理天下?可惜曹植可能至死都没明白这一点,因为他的少年感贯穿了他的一生,他是一直都很天真的,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窥探一二。
按照通行的观点,曹植的文学创作以曹操去世(建安二十五年)为节点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曹植,正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汉末魏初政治动乱,各方割据势力求贤若渴,作为曹氏政治集团的中心人物,曹植自有一股广交权贵的气度。“尔乃王孙公子,游侠翱翔,将承芬以接意,会陵云之朱堂。献酬交错,宴笑无方。”《酒赋》中如是说。这样的贵公子,他对曹魏集团平定天下、建立清明的政权充满了信心。
更能代表他前期创作特色的是《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从这首诗里走出了一位少年英雄,他武艺高强、机智勇敢、视死如归。这是曹植的梦,他也想配白马良弓去实现自己。“生乎乱,长乎军”的少年经历让曹植对未来踌躇满志。那时的曹植,少年感十足,让人羡慕。

可是,“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这样的性格做个才华横溢的文人自然是招人喜欢的,但是出身于曹魏集团,这样的性格注定是他的软肋。夜闯司马门让曹植失去曹操的信任,然而更大的挫折是在曹丕登上王位以后。因为曹操曾经有曹植为太子的想法,曹丕一直不能释怀,以至于后来多方面针对曹植。
因此曹植后期的作品中充满了一种备受压抑的郁愤。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是《曾白马王彪》,当时曹植的好友丁仪、丁廙兄弟已被杀,诸侯到京城“会节气”时曹彰莫名暴死,而回藩途中二王(即曹植、曹彪)不能同行。此情此景,曹植把内心的隐忧诉诸于诗中。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这样的恐怖环境是曹植当时内心忧虑的写照;“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这是曹植对曹彰的哀悼与怀念;“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这是对曹彪的担忧,风云突变,也许这次分开就是永别。
即便是这样,曹植依然能想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人生苦短,他居然还没来得及建功立业!有人说一个人变老的标志是不愿意接触新事物,对自己也没有新的要求。而曹植,即便生存环境已经很艰难,他依然没有让自己“堕落”、浑浑噩噩而活的想法,这就是他身上的“少年感”。

文章来源:《文学少年》 网址: http://www.wxsnzz.cn/zonghexinwen/2021/0622/1294.html

上一篇:《俄罗斯方舟》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电影像
下一篇:《十年一品温如言》再发剧照!男女主少年感十